Maxx - The Modern HTML template
学校首页 信息门户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学院领导
    • 组织机构
  • 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管理人员
    • 招聘信息
  • 教学工作
    • 教学动态
    • 规章制度
    • 教学改革
    • 校企合作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实验室建设
    • 专业认证
    • BIM教学创新
  • 人才培养
    • 专业介绍
    • 人才培养方案
    • 教学质量指标
    • 网络教学资源
  • 科学研究
    • 平台建设
    • 立项项目
    • 专利成果
  • 学生工作
    • 管理制度
    • 团学工作
    • 下载中心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毕业生公告
    • 校友园地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关工委工作
    • 工会工作
  • 学科服务

土木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土木工程学院 > 学院风采 > 正文

互联网谣言破解——土木工程学院优秀作品集锦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15   浏览:次

一、图片类

1.周连妍、任敏旗《喵星漫撕!5G辐射谎言》

2.莫莉《真相“亮剑”:核辐射谣言的互联网围剿战》

3.易咏欣《测测你的谣言“免疫力”》:https://c.xiumi.us/stage/v5/6nXm6/603408182?share_depth=2

二、文字类

1.曹志宇《命不久矣?来日方长!》

命不久矣?来日方长!

近日,一颗名为2024YR4的小行星刷屏网络,把“#小行星撞击地球”“#世界末日”“#霍金预言”等词条送上热搜,引起网民的担忧和恐慌。

乍一听很吓人,甚至有点玄学的味道,点进热搜词条,接二连三跳出多次官媒的报道更加坐实了这一新闻的可靠性。我抱着求实的心态,众说纷纭中深挖消息来源,才发现这种担忧其实早已成为“过去式”。

辩驳之前,首先得承认,它并不是空穴来风:起初,观测数据来自于NASA(美国航天局),其发布消息称小行星2024YR4于7年后(2032年)有撞击地球的风险。2月18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预测概率已升至顶峰,但也只有3.1%,且我国已开始部署卫星防卫。与此同时话题热度酝酿成熟,将近200万人参与了这场围观。

至此,NASA还在持续观测,2月20日据《华盛顿邮报》发布称:根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骤减下降到0.28%,约为360分之一”,这表示几乎无撞击风险。这一相关消息的曝光度极低,相关点赞评论数区区过百。反观撞击概率提升的“旧闻”还在大行其道。

信息壁垒蒙蔽了普罗大众的双眼,也荫蔽了真相的全貌,人们窥见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这一现象属实令人嘘唏,而能够打破现状的从来不是仅仅一方的努力。

能做的很多,虽说道阻且长,最终成事在人。作为观众,应该实事求是辩驳地看待各路消息。作为大众媒体,应当明白新闻具有时效性,如果不能把握传递最新消息,那就会变成惑众的谣言。

(资料参考:

【1】红星新闻【美航天局:#一小行星有2%概率在2032年撞击地球】

【2】央视新闻【2032年小行星或与地球相撞?】

【3】新华国际【美航天局:小行星“2024YR4”撞击地球的概率下降至0.28%】

【4】央视网【好消息!#小行星撞地球概率调整为接近为零】

【5】华盛顿邮报《Additional Observations Continue to Reduce Chance of Asteroid Impact in2032》)


2.高科《守护真相:互联网辟谣的力量》

守护真相:互联网辟谣的力量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深入已经到我们生活。它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知识、便捷的沟通和丰富的娱乐。然而,这个魔法盒子也并非只有益处,它偶尔会冒出一些令人困惑甚至有害的“烟雾”——那就是谣言。幸运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真相的追求,互联网辟谣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成为守护我们生活的重要防线。

一、谣言的“能力”与危害

谣言,是一种虚假的信息,却常常披着看似真实的外衣。它们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就像病毒一样,一旦被感染,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近几年来,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人造谣“某地即将发生大地震”,导致当地居民陷入恐慌,甚至出现了抢购生活用品的混乱局面;还有人传播“某种食物致癌”的谣言,让相关产业遭受巨大损失,农民的辛苦劳作付诸东流;甚至出现了网爆这种现象。这些谣言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还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二、辟谣的力量:点亮真相的灯塔,指引真相的方向

这些谣言的出现,不仅会误导大众,还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和不安。面对谣言的侵袭,国家并没有坐以待毙。这几年,互联网辟谣的力量正在不断崛起。政府、媒体、科技平台每一个以及普通网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真相发声。

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专业的辟谣平台,当发现谣言时,会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核实,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权威的辟谣信息。媒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形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帮助大家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网络平台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机制管理,加强对信息发布的审核,一旦发现谣言,就会及时删除并封禁发布者的账号。

媒体也在辟谣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帮助人们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许多媒体还开设了辟谣专栏,专门对热点谣言进行解读和辟谣,让真相能够及时抵达每一个人。

科技平台也在不断努力。如今,许多互联网平台都加强了信息审核机制,一旦发现谣言,会迅速采取措施,删除虚假信息,并对造谣者进行处罚。同时,平台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谣言进行精准识别和拦截,让谣言无处可逃。

三、人人都是真相的守护者

辟谣不仅仅是政府、媒体和科技平台的责任,我们作为普通网民,也不能置身事外,每一个普通网民都是真相的守护者。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当我们遇到可疑的信息时,要学会冷静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查一查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是否有权威的证据支持。

如果自己不确定,可以先去官方辟谣平台或者权威媒体上查找答案,或者向专业人士请教。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播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学会辨别谣言,让真相的力量在互联网上不断扩大。

四、结语:守护真相,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互联网辟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谣言可能会带来短暂的混乱和恐慌,甚至是死亡,但真相的力量是永恒的。它能够驱散谣言的迷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安宁。

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理性和守护智慧真相,用行动抵制谣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信息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保持本心,为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3.侯慧萍《清朗网络需共筑防线》

清朗网络需共筑防线

春节的爆竹声尚未消散,一场因8岁男孩燃放鞭炮引发的“舆论爆炸”却在互联网上掀起惊涛骇浪。视频中一小男孩随意地将鞭炮丢在地上,随着小男孩离去的身影,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多辆汽车被掀翻。经调查小男孩点燃的鞭炮引起了沼气池爆炸,使道路上的汽车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本以为此事应以对男孩进行安全教育并赔偿车主一定的损失结尾,却不想在该平台上上演了一部连续剧。事件虽已平息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为互联网的舆论治理敲响警钟。

首先是一男子对外称是小男孩亲戚,并发表了小男孩将面临580万巨额赔款的言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扩大了事件传播范围。随后又有网民说小男孩去年曾推人下水,差点让人溺死,并且赔款数万元,使得围观网友越来越多,指责的声音也铺天盖地的蔓延而来。与此同时有人在该短视频平台上注册“小孩哥父亲”并发表了追责声明。

此次事件中,小男孩的错误行为是该受到惩罚。但他是否为网友口中的背上天价赔款,且是一名有着“前科”的超级熊孩子?实则不然,经调查小男孩炸毁的车辆加起来的赔款共为28.5万元,非网上所传的580万那么惊人。而“前科”与所谓的“亲戚”,“父亲”的身份均为虚构。其目的都是为搏眼球,吸引流量。但该事件经过接二连三的“爆料”,由该视频剪辑而成的各种二次创作,在各平台播放量已达2亿。

可想而知,有多少网友对此深信不疑,而该事件中小男孩及其家长也深陷舆论的风波。平台对争议性内容的偏爱,更让谣言如滚雪球般膨胀——2亿播放量的背后,是无数未经核实的转发、情绪化的评论与碎片化的解读。这种“流量至上”的观念,不仅扭曲了事实本身,更将个体遭遇异化为全民围观的狂欢盛宴,让真相在众声喧哗中支离破碎。

而我们作为网络世界的一分子,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我们要避免成为传谣者,不被流量蒙蔽双眼发表不实消息,多传达善意与美好。其次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不作谣言传播的媒介。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学会理性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理性思考才能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桥梁。最后我们要学会做一名积极的辟谣者。即使只是小小的一个转发,也能让真相让更多人看到。

近年来,我国通过立法完善、专项整治和技术支撑等多措并举,持续规范网络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从《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筑牢法治根基,到“清朗”行动重拳治理网络暴力、虚假信息;从推行网络实名制落实平台责任,到遏制技术滥用。这些努力不仅强化了网络空间的秩序与安全,也为数字时代的文明共建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构建清朗有序、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

各平台也应当紧跟国家的脚步,积极维护网络世界的和平。于平台而言,须破除“唯流量论”的价值取向。短视频平台不能止步于事后删帖,而应建立“谣言预警-快速核实-权威标注”的全流程防控机制。通过优化系统,优先推送权威媒体溯源报道,用“真相权威”对冲“流量偏好”,方能快速遏制谣言扩散。

尼采曾言:“在真相的荒原上,最先枯萎的往往是善意。”我们不知道在这错综复杂的信息网中,每个人扮演到底是何角色。也许是看似温和无害的菟丝花,面具之下却是由一条条吐着蛇信子的毒蛇编织而成的充满恶意的谣言。而谣言之所以为之谣言,其间必有各路棋子为波助澜。当我们不再是棋子,而是深陷其中的无辜者时,更需要握紧手中的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所以清朗网络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筑防线。


参考文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法[Z]。2016-11-07。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个人信息保护法[Z]. 2021-08-20。

⑶中央网信办,“清朗”系列专项行动[EB/OL]。(2021-2023)[2023-12-01],https://www.cac.gov.cn/。

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⑸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 CNNIC, 2023

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实名制的指导意见[Z]。2015-02-04


4.张睿《断流言,斩蜚语,澄真相》


断流言,斩蜚语,澄真相

当今网络社会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人们面对这些总是应接不暇,难以判断其是否真实发生。网络是充满迷惑性的,谣言更是会伤害到舆论中心的人,那么正确对待流言蜚语,是你我应尽之责。

谣言止于智者。面对如同迷雾般的舆论,我们难以分辨事情的真相,我们在真相浮出表面之前,应当保持冷静思维,不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

有谣言称某些商家用塑料制造大米并出售。这一消息一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跟风的营销号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让一些不善于分辨网络信息真实性的人们信以为真,造成恐慌。事实上,塑料大米的成本远高于真实大米,且容易识别,不具备可操作性。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并且尽自己所能让周围的人不要陷进恐慌之中。“不传无轻之谈,无听毁誉之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不受外界干扰。

此外,在面对网络舆论,我们也可以主动去挖掘事情的真相,站稳官方立场,不应该通过事情表面就妄下结论。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在面对网络舆论时,我们要以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知道的太少,容易造成误判。善思慎言不仅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更是对自我负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不知事情全貌,不可妄自揣测,更不可以此攻击他人。我们面对舆论,唯一能做的就是冷静对待,不发表言论,尽自己可能减少谣言传播,保护舆论中心的人们。

斩断流言蜚语,澄清事情真相,是我们应当的职责。

三、音视频类

赵梦、李美莹《我还盛开着》(见附件)

附件下载:赵梦、李美莹--《我还盛开着》.mp4

上一篇:“研”途有光, “公”筑未来 ——土木工程学院成功举办2026届毕业生考研考公交流会

下一篇:第十一届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活动“我是城市推荐官”文旅科技短视频比赛——土木工程学院优秀作品展示

相关链接

  • 中国政府网
  • 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 教育部
  • 湖南省教育厅
  • 长沙市政府门户网

友情链接

  • 清华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湘潭大学
  • 苏州大学
  • 成都大学
  • 广州大学

长沙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2025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98号

邮编:4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