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建设 >> 正文

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结构力学1》

发布者:赵志军 [发表时间]:2025-04-25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力学1》课程被认定为2023年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对标“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对标学校“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定位,突出应用型特色,对标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从《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合和实现途径三方面进行建设。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建设:

1)开展结构力学课程 “课程思政”的路径解析。剖析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实现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的思维模式与“思政教育”思维模式的统一。

2)建立“课程思政”特色鲜明的结构力学课程体系,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合及实施。在强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专业知识OBE和“课程思政”OBE。教师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打造专业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多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

3)打通竞赛、科研训练与理论教学,开展全方位的课程育人模式。以结构力学与结构设计的实践为土壤,通过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结构设计竞赛队学生进行训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结构创新能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卓越专业能力。学生经过结构设计竞赛和创新项目的洗礼和淬炼,达到学以致用境界。

附表: 结构力学1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课程思政

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学内容)

教学供给及成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

1绪论:结构与结构力学工程人的使命感

中国典型的土木工程结构特点及建设历史介绍,引导学生意识到应该勤奋探索,积极、主动追求更高的境界,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青年。

科学创新

精神

2结构的几何构造分析

1)结构创新设计需要创新精神。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全国和省级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实例,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创新。

2) 分析武汉长江大桥的结构体系,讲述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历史,弘扬老一辈土木人的迎难而上,执著坚守,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敬业、工程人的使命感、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爱国情怀-国家与个人

3.2静定多跨梁:基本结构与附属结构内力图问题

复杂结构分为基础结构和附属结构。 “基础与附属”类比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国家富强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通过形象类比,巩固专业知识,增长爱国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

3.5组合结构/6.4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我国自主建设的南浦大桥结构型式介绍分析。

结合组合结构体系特点,介绍南浦大桥等自主设计桥梁的建设中,老一代土木工程专业前辈的自主创新、突破封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事迹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情怀。

中国智慧-文化自信

3.6三铰拱/6.6两铰拱:拱结构赵州桥案例讨论分析

从赵州桥的选材、布局和构造设计中的拱结构力学知识的探讨,让学生们领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独有的结构设计文化。

培养良好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个人专业素养

3.3/6.3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之---剪力图的正负号问题,弯矩的弯曲方向问题。

剪力的正负号的以及弯矩的弯曲方向和结构设计相关,若符号错误,会导致错误的设计。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们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个人专业素养。

自主独立+科学创新精神/勤奋思考

5.4 图乘法

图乘法是大学生Vereshagin1925年建立的,他当时为莫斯科铁路运输学院的学生,这说明,只要掌握了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勤奋思考便是创新的源泉。

“理性批判、求真求实”

6.1力法的基本概念

力法和位移法是结构力学课程的核心思想,课程内容体现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想。结合思政理念,培养学生“理性批判、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