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第一期“箐木”博士学术沙龙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10 [来源]:

为提升师生的学术思维,树立崇尚科学、积极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4月8日下午,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第一期“箐木”博士学术沙龙于理工楼A303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沙龙以“建筑结构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特别邀请了易帆博士、潘小旺博士、张肖雄博士和刘欢博士这四位结构工程方向的青年博士作为主讲嘉宾。活动由建工教研室主任徐汉勇博士主持。罗文波教授、沈炼副院长,以及硕士生和本科生30余人参与了此次学术沙龙活动。

在讲座过程中,易帆博士就“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展开汇报,详细阐述了该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其近期在冲击作用下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

易帆博士于2024年12月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领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与抗冲击作用;在《Engineering Structures》、《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并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和《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期刊审稿人。

潘小旺博士作了主题为“一种基于对抗神经网络的群体建筑周围风场快速预测方法”的汇报,并展示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城市建筑群风场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潘小旺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复杂高柔结构风致响应机理及深度学习在结构风工程中创新应用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期刊论文多篇。

张肖雄博士在活动中介绍了卡尔曼滤波算法于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他借助若干数值算例以及试验,充分展示了该方法在结构参数识别与未知激励反演分析方面所蕴含的应用潜力。

张肖雄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结构健康监测及振动控制研究,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期刊论文十余篇。

刘欢博士在此次学术沙龙中介绍了非弹性屈曲复有限条法,并深入研究了残余应力对受压、受弯或受剪C型钢以及受压冷弯方钢管非弹性屈曲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刘欢博士本硕博皆就读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钢构件应力测量与稳定分析理论,已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六篇和EI论文一篇,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在讨论环节,与会教师针对研究细节提出问题,并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和自身研究专长,提出了见解和建议。四位汇报教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

近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将科研育人摆在突出位置,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实现育人质量和办学质量“双提升”。未来,学院还将定期举办不同专业方向的学术沙龙活动,进一步激发师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教师科研方向与资源的优化整合提供持续支持。